纽约市普选结果在11月3日揭晓,这也成为华裔在纽约参政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天。3位华裔在纽约市的选举中胜出,其中包括纽约的第一位华裔审计长及第一位华裔女性市议员。美国媒体惊叹今年成为“亚裔参政分水岭”。对此,美国《侨报》5日刊发署名郑衣德的文章,对华人参政团结向前行进行了分析。
纽约华人参政团结向前行(华媒集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9年11月13日 第 12 版)
原文摘录如下:
2009年11月3日的普选,在纽约华人参政史上谱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这一天,面对各族裔选民的刘醇逸,在全市范围的选举中,以76%的压倒性得票率轻松夺取了市府第三宝座,成为这个国际大都会的第一位华裔审计长;为步入市议会奋战了18年的陈倩雯,毫无悬念地获得了86%的选票,华埠所在的第一选区自此终于有了一位华裔市议员,而在女性仍属少数的市议会,她的胜出无疑让选民眼睛一亮;屡败屡战的儒商顾雅明,突破了党派藩篱,不仅在属于民主党天下的法拉盛20选区为共和党首次拿下珍贵的一席,还成为该党在纽约市议会中的第一位华裔市议员。
刘醇逸、陈倩雯、顾雅明的胜选,既来自于自身的努力拼搏,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人社区这块沃土的深情滋养。美国是个移民大熔炉,纽约更是世界各类族裔最多且最集中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称职的纽约公职官员和民意代表除了要履行好各自所司的职责,同时还要关切各族裔社区,尤其是他生长于斯的社区的需求。刘醇逸在政坛上能够更进一步是与数年前华人用选票把他从法拉盛送入市议会的努力分不开的,而在走上参政路之前就已在华埠从事多年草根服务的陈倩雯以及由法拉盛商场转战政坛并以“选人不选党”获胜的顾雅明,由于本身就是社区的活跃成员,他们更深知华人社区对他们的深切期待。饮水思源,路才能走得更远。
有选举,就有胜有败。初次参选、得票率因5个百分点之差而失利的周燕霞,以“堂吉诃德”精神多次参选的周长青以及在民主党初选中牛刀小试的青年才俊吴明晓都是好样的,他们应当把这次选举当作是一次难得而光荣的练兵,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服务民众、耕耘社区,争取民众对自己的信任,从而为下场选战做好准备。
自去年年底开始,纽约华人,无论是否具有选民身份,均以莫大的热情投入这场选战,他们努力推动选民登记,积极为候选人助选,并在11月3日这关键的一天,动员选民把各自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属意的候选人。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大批华裔青少年加入了选举义工行列,这不仅在他们升学、求职的履历表上增添了能够加分的“服务精神”项目,更为重要的是,这番历练增加了他们对公民社会的了解。由是观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9年11月3日的普选,是纽约华人参政的空前大胜利,而赢家不仅仅是当选人,还包括了身在纽约的全体华人。
选战已过,选举语言不再适用,社区只有团结起来向前行,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才能监督被我们送入政坛的政客们遵守承诺、维护社区的权益,才能督促有意征战政途的后来者切切实实地走进社区为我们服务,才能让华人的参政道路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