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因微博而起——微博求伞小记
“我在山手线上野站,忘了带伞,还有十多分钟到池袋,看看有没有同行的童鞋?或者能否在池袋碰到打伞人?期待奇迹发生!”
8月31日凌晨0点47分,一个本该夜深人静的夜晚,就在我行将关机睡觉之际,一次信手的刷新,这条来自iPhone客户端的求助微博映入了我的眼帘,发送者是我关注的日本侨报社段跃中总编。虽然底下已有不少热心网博友投来关心的评论,或议论或支招,但是毕竟时间已晚,室外愈发狂滥的暴雨几乎将这种“奇迹”扼杀。
由于学校在池袋,因此本人虽住在离池袋一站之隔的要町站附近,但只要一见池袋两字总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涌上心头。二话不说,在确定段老师仍须用伞之意后,借上室友的伞我便匆匆扎入雨幕。
“在池袋站三个大字下躲雨”。时刻观察微博最新动向的我终于顺藤摸瓜,在避雨的人群中发现了还正低着头收发微博的段老师,虚拟的微博在此时此刻此地与现实实现了一次完美对接。
“这真是一个奇迹啊!用微博竟然能找到为我送伞的人!”段老师略带激动地感慨道,“是啊,我也是第一次通过微博做好人好事,哈哈!” “来来来,把你带来的伞举起来,我们一起拍一张照片上传到微博留念吧,粉丝们一定也很关心,文字我都已经配好了。”面对段老师童真般的笑容,兴奋的我也早已忘记这只是我俩在现实生活中的初会,一起在雨中微笑着留下了略显狼狈的自拍照。微博就这样把两个原本陌生的人拉近,不仅是物理上距离拉近,更是彼此心灵间距离的拉近。话匣子也就此打开。
“微博确实很神奇,据说还有陌生男女通过微博结缘步入婚姻殿堂呢。”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微博,“是吗?!这次我真的要感谢万能的微博,可爱的同学,哈哈!”
微博是一个架设在网络上虚拟而真实的的社区,说它虚拟是因为大多数用户选择使用匿名来进行这种网络社交活动,这增加了信息交互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人际的关系链较弱;而说它真实则是因为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参加到诸如微博随手拍、微博寻人之类的公益活动中去,用相机和文字记录真实的生活,互通更有价值的情报。网民群体的个体化突出让微博拥有比论坛贴吧更大的话语权环境,一些微博中聚集的网络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相关部门的对措,就是最好的例证。可以说,微博不仅仅是一个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扒八卦,分趣闻的场所,更是一个连接现实,服务生活的社区,这次的微博送伞记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或许,类似送伞这样的“奇迹”每时每刻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上演着。
就像我事后在微博中记录的那样,“雨中送伞因微博而变得神奇,讯息交互因关爱而闪现光辉。”因为微博,我度过了来日本一年多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夜晚。
毛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