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日相互理解的书籍之桥——访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段跃中
作者:本报记者 杜羽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31日 09版)
先是签下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家王蒙的《这边风景》日文版版权,后又举办赵启正、吴建民合著的《正见民声》日文版首发式,2015年8月,日本侨报社总编辑段跃中的北京图博会之行,收获颇丰。
创办于1996年的日本侨报社,从1998年开始涉足出版业务。作为一家由华人创办的出版机构,经过20年的发展,日本侨报社已经成为推动中日出版合作的重要民间文化机构。
“现在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用日语出版中国学者的新书、向日本读者介绍中国的发展方向,用书籍影响日本主流社会,开展公共外交,具有重要意义。”段跃中说,近年来,日本侨报社与中国出版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已先后与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展开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出版成果。
“以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合作为例,从2011年引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的《望海楼札记》开始,之后陆续翻译出版了胡鞍钢、金灿荣、陈雨露等学者的多部代表作,今年又有了这部《正见民声》。其中,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的《中国:创新绿色发展》在日本出版后,受到日本环境协会的关注,作者受邀赴日参加‘东京纽约北京论坛’并做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的专著《人民币读本》日文版面世后,入选了日本图书馆协会的优秀图书,还被推荐给全日本的图书馆。”段跃中介绍,在拥有4000家出版社、每年出版近八万种新书的日本,出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日本侨报社出版的多部中国主题图书,都进入了八重洲图书中心、淳久堂和亚马逊等著名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
从2000年起,日本侨报社每年8月15日都要推出一本反战书籍,至今已出版21种,《一个人的抗战》《我认识的鬼子兵》等都在其中。在段跃中看来,虽然日本侨报社把不少中国好书介绍给了日本读者,为日本民众认识中国提供了更客观的视角,但一家出版社的能力毕竟有限,把更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引入日本,需要中日两国出版界的共同努力。
“虽然中日两国交流越来越多,但日本人对中国的偏见还不少,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出版界。作为在日的华人出版人,我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段跃中说,日本侨报社正在努力用心血和汗水搭建促进中日相互理解的书籍之桥,只有与国内出版界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把更多的中国好书介绍到日本,才能在日本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两国的民间交流。(本报记者 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