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留日学子畅谈获奖感受
4月13日下午,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为获得中国政府第二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21名留日学子举行了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仪式。在颁奖仪式之前,使馆教育处召集获奖留学生和部分评审专家举行了座谈会,公使衔教育参赞李东翔、教育处一等秘书胡志平、张嘉兰、梁波、沈志超等工作人员以及驻福岗总领馆教育组彭新实领事、驻大阪总领馆教育室游衣明领事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宋柏林主持。
李东翔公参在座谈会上首先代表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教育处对全体获奖者表示了热烈地祝贺,对评审专家们的辛苦工作表示了感谢。他介绍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一些情况。他说,在国家还不很富裕的情况下,设立了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对广大自费留学生的关怀,也是坚持与时俱进贯彻出国留学工作方针,落实中央“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留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东翔公参说,在去年首届奖学金评审中日本有25位留学生获奖,今年日本又有21位留学生获此殊荣,在大量的申报者当中,你们脱颖而出,获得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大家付出辛勤劳动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东翔公参介绍了在日中国留学生的整体情况,他说,在日本各大学的正式注册中国留学生已达77700多人,其中95%左右是自费留学生。你们这21位同学,是在日中国自费留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也是成千上万海外自费留学生中的佼佼者!相对于国家公费留学生来说,自费留学生不仅有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还有支付日本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的经济压力,你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的确可喜可贺!你们为此付出了更大地努力和艰辛,因国家向关心公费生一样关心你们,期待你们取得更大成绩。最后李东翔公参希望获奖留学生们能以此为动力、以此为新的起点,坚持不懈,取得更大的成绩,在未来的工作中,为祖国的发展、为中日交流与合作创造更大辉煌!
在接下来的座谈中,获奖学子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
千叶大学的常浩同学在发言中说,有机会获得这个奖励,我有很多感想想说,但是我更想说的是我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现在迫切地希望回国发展,用我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对我们的关心和培养。
名古屋市立大学张震寰同学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非常珍惜这个来自祖国的荣誉,他说,我非常希望回国开展工作,能将自己在日本所学到的东西用于国内的建设上。
东京工业大学的吴春男同学在发言中讲述了在日本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导师严格的要求,他说,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和老师良好的指导,我今天也许就不会获得这个奖励了,也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和良好的指导让他认为没有白来日本留学。
东北大学林森同学在发言中说,我来日本从硕士一直读到博士,一直都受到了导师严格的培养,他结合自己对日本培养人才的认识,表达了日本培养研究生的体系值得中国借鉴。他希望他不但把在日本所学到的知识带回国去,也要把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方法带回去,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受益。
山口大学的陈祥树同学在发言中说,我刚刚来日本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要学习很多东西,又要打工供自己读书,当时的压力特别大。我来自广东的东莞,原本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对比之下,曾经有一阶段我决定放弃在日本的学习,回去过舒服日子,可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表示这次国家奖学金的获得,是国家对他的付出的最大的肯定。
酪农学园大学的曹金山同学在发言中说,我是学兽医专业的,通过在日本的学习,除了知识,我还学到了正确对待这个专业的态度,这是一个服务的专业,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有更大的兴趣学习它。曹金山同学希望能把他的这个认识带回国内,影响给同一专业的后辈同学。
北海道大学李桂峰同学刚刚拿到美国的全额奖学金,他将很快前往美国继续他的研究工作。他在发言中说,几年来一直忙于学习,这次获得这个奖学金,使他有机会在离开日本去美国以前,第一次来东京这个大都市。他并表示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不会忘记为中国人争气。
东京大学的孙军悦同学在发言中说,我是学日本文学的,有很多人怀疑学日本文学有什么用。其实这个学科对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我们中国老一辈的对日外交家中,很多人都非常了解日本的文学。两个国家的交往,不了解对方的文化是不行的,要和日本人打交道,不了解日本的文学是不行的。现在日本也有人说,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是反日的一代,我要说,我们这些在日本留学的年青人是知日的一代,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能运用我所学到的知识,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做一些事情。
大阪大学的谢振凯同学介绍了自己的研究,他目前所做的研究是可以用于新一代汽车的新型孔状材料,世界上独一无二。他目前希望能在这里继续多学点,利用这里的实验条件多做些工作,争取回国后在国内建立起这个新的研究方向。
大阪大学的廖禹林同学在国内工作了10年后出来学习,感触非常多,他说,他所在的研究室非常先进,甚至他们一个研究室在某一知名国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比国内所有在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总和还要多。他认为日本人订的目标很高,并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同时他也表示,这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看一下国际高水平的杂志,中国人和日本人占了半壁江山,只不过是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国外工作,而不是在国内。最后他表示他不但要带回日本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也要把这里的良好的医疗风范带回去。
大阪大学王晓东同学在国内曾经是运动员出身,来到日本后从零开始学习日语,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养活自己,吃了很多苦,但是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为自己能够获得来自祖国的奖学金感到非常高兴,表示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宫崎大学的邱德来同学在来到日本留学后,看到日本的预防医学非常先进,就打定了学好预防医学,将来为中国的预防医学做出贡献的想法。他说,在日本读了10年书,总是有一种辛酸,每天起早贪晚,非常辛苦。他是把辛苦化了动力,取得了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今后仍然是以学为主,同时希望能够为推动中日关系做一些事情。
横浜国立大学史秀红同学在日本一边学习,一边为日本人做汉语老师,她有许多各行各业的学生,她说,她在学和教的同时,更多地学到了日本人严谨的态度,她希望回到国内作一名老师,一定要发挥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
东京大学的冯晓歌同学在本次日本的获奖者中是年龄最大的,她在发言中说,她在留学生活中体会最多的是因为要打工维持生活,不能全力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尽管她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中去,还是取得了让她的导师都吃惊的研究成果。她说,她的同研究室的韩国同学曾经问她,你们国家要培养人才,为什么不给你奖学金呢?我当时想,要是国家有这个奖学金多好呀!没有想到第二年国家就设立了这个奖学金,并且今年我竞然又得到了这个奖学金,可以说,这个奖学金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东京工业大学陈华伟同学在发言中说,以前在一个不太知名的学校学习,拿到了国费奖学金,但是为了能到日本名校东京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放弃了日本国费奖学金。从拿国费到没有奖学金,我经历了一个非常难过的阶段,但是我过来了,今天我得到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奖学金,我非常高兴,这不仅仅是对我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认可,我没有白难过。
宇都宫大学的吴富荣同学、早稻田大学的史又华同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孙泳青同学以及京都大学的刘文瑞同学也都在发言中表达了感谢国家对自费留学生的关怀,这种莫大的荣誉在精神上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这将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
与会的评审专家们也都纷纷在座谈会上发言,对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对留学生们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国家设立这个奖学金表示拥护和支持,对同学们的未来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王敏教授在发言中说,我二十多前来到日本,和你们一样也作过留学生,也有过许许多多的辛酸,留学生们这种辛酸的状况也许还会持续下去,但是有一点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祖国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同时用辛酸、努力换来的成绩回报我们的祖国,让日本人也认识我们的祖国。
韩晶岩研究员在发言中说,今天获奖的生命和医药领域的同学相对比较多,你们确实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你们现在即将从学生时代走入社会,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具备了在国际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具备了走向社会的能力,你们应该用你们的智慧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崔德华教授在发言中说,我到日本也有二十年了,和大家一样,也是经过了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看到你们的材料,感觉到确实有很多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感觉你们都有一个非常有希望的未来。我最近马上要回国到北京大学作教授,同时日本也还有一些兼职工作,我希望在目前中日关系倒退的时候能做一些微薄的努力促进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希望你们也能在一边学习、工作的同时,做一些这方面的努力。
陈玳珩教授在发言中说,你们获奖了一定很激动,我告诉你们,作为评委我们也很激动,我和李公参讲,我们好象不是在评奖学金,我们好象在评教授、副教授。陈教授谦虚风趣地表达了对获奖留学生的肯定,他说,我能感觉到什么叫后生可畏,我可以告诉你们,如果我和你们在同一个时代的话,我的饭碗是抢不过你们的。他表示,刚才有几位同学都讲到,日本老师带研究生的方法很好,我也是老师,我也带研究生,日本带研究生的方法有他的优点,但也有他的缺点,他把我们直接带到了研究领域的最尖端,但是这个领域的很多基础教育没有跟上,我们要知道这个弱点,我们要自己补上,这是我作为一名老留学生给你们的建议。最后,陈教授还建议同学们取得成绩后,要谢谢自己的母校。他说,为什么你们这么优秀呢?除了你们自己的努力,还有我们在国内受到的很好的基础教育,其实国内高中的教育和大学的教育一点都不比日本的差,你们应该谢谢祖国的教育,也要谢谢你们的父母亲和你们的家属。
唐伟研究员在发言中说,我们国家还不富裕,但是国家拿出这么多钱连续两年支持我们在海外的自费留学生,就是国家知道你们很辛苦也很努力,你们不比国家公派的差,你们非常优秀。如果我读书的时代,国家有这个奖励,我宁愿不要日本的国费,也愿意要这个奖励。他说,我们国家还穷,很多家庭的收入也不是很高,你们毕业了,国家并没有要求你们一定要回国,但是你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国人,有机会能做到的就做,为国家尽到自己的一份力这就够了。
汪先恩研究员在发言中说,留日的前辈郭沫若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作过一个叫作<<科学的春天>>的报告,报告中他把当时中国的科学研究状况比作“日出江花红盛火,春如江水绿如蓝”,我想今天正也是这个景象,看到优秀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他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尤其是你们,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很低的时候是不可能拿出这个奖学金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象中国这样重视自己在国外的留学生,我们国家在很多国家都设有负责留学生工作的教育处,日本没有,很多国家也没有,在中国国内,除了国家的政府机构,还专门设有为留学生服务的事业单位,我们还有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下面也有留日同学联谊会,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留学人员。他并希望各位同学将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定要将自己的知识能用到祖国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到无愧我心。
辛平研究员在发言中说,我认为我们大家得到这个奖学金,重要的不是这个奖学金本身,而是我们得到了很多的辛酸和经验,过程是更重要的,这对于整个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份辛酸,珍惜这份经验,在今后能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
评审专家们对获奖留学生们象亲人似朋友、发自肺腑的循循诱导、淳淳教诲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李东翔公参作了简单的总结,他并叮嘱获奖同学们回去要感谢自己的指导教师,也要带回中国大使馆教育处的感谢和问候。
图010 王毅大使和获奖留学生亲切握手交流【段躍中撮影】
座谈会后,王毅大使在繁忙的工作中接见了获奖的同学们,并亲自为获奖同学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公使衔教育参赞李东翔为获奖同学们颁发了奖学金。驻日使馆的总领事于淑媛、国防•海军兼空军武官李锐、公使衔经参参赞许同茂、政治参赞吴江浩、政治参赞马继生以及大使馆教育处的全体工作人员出席了发奖仪式。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用于鼓励和帮助优秀自费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奖励对象是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优秀自费留学生,每名获奖者获得奖金5000美元和《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奖励证书》,这是国家首次为广大在外自费留学人员设立“国家奖学金”。这一奖项2003年在美、日、英、法、德5个国家试点,共有95人获奖,其中,从在日留学生中推荐的25名候选人全部当选;2004年实施范围从5个国家扩大到28个国家,奖励规模扩大到200人。
据悉,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在日本的评审工作,由驻日使馆教育处具体组织实施。本着“个人申请、资格审查、专家评议、择优推荐、媒体公示、国内终审”的工作程序,自接到国内通知后,教育处于2004年8月27日起在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网页及有自己网站的大学学友会主页上公布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截止通知规定的10月20日止,共收到申请184件,经资格审查后,有138人获得参评资格。考虑到在日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就超过4800人的实际情况,将申报门槛提高到博士后期课程三年及其以上自费留学生。
驻日使馆教育处根据申报者的专业领域分布情况,组织了由15名在日中国人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推荐委员会,分设7个学科专业组。11月27日,经评审委员认真评审、投票推荐,产生了30名候选人,并于12月1日至10日将评审推荐结果在中国驻日使馆网页上进行了10天公示。
2005年3月10日,经国内终审评定,2004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获奖者204人,其中,在日留学生21人,在日中国留学生获奖名单附后。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设立,一方面表明国家国力强大,另一方面表明国家留学政策的成熟,在支持公派留学的同时,对自费生给予关爱和支持,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留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设立,对于在新形势下贯彻“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有重要的意义。
表1 获得2004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留日学子名单
(计21人,排名不分先后)
姓 名 所在学校 学科/专业
陈祥树 山口大学 环境共生工学
冯晓歌 东京大学 分子生物学
赵 平 长崎大学 药学
吴春男 东京工业大学 机械控制
吴富荣 宇都宫大学 能源环境
张震寰 名古屋市立大学 内分泌
曹金山 酪农学园大学 兽医学
王晓东 大阪大学 航天医学
谢振凯 大阪大学 材料科学
孙泳青 庆应义塾大学 信息多媒体
廖禹林 大阪大学 心脏内科学
李桂峰 北海道大学 材料科学
邱德来 宫崎大学 公共卫生
陈华伟 东京工业大学 机械物理
周应龙 丰桥技术科学大学 功能材料
林 森 东北大学 材料加工
史又华 早稻田大学 电子信息
刘文瑞 京都大学 病理
孙军悦 东京大学 语言信息
史秀红 横浜国立大学 计量经济学
常 浩 千叶大学 胸外科
(文/李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