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一年一度的武汉大学樱花节的开幕,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讨迅速升温,争论的一方认为,樱花是日本侵华的罪证,是耻辱的象征。
春天来临,灿若云霞的樱花成了生活中的美景。不光是中国和日本,随着樱花在全球的广泛种植,赏樱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樱花的美丽属于全人类,硬要把樱花和爱不爱国联系在一起,感觉牵强而别扭。
樱花确实是在日本侵华的过程中随着侵略者的罪恶行踪传播开来。但日寇的罪行是日寇的罪行,樱花的美丽是樱花的美丽。不管侵略中国的日本士兵如何喜欢樱花,樱花还是樱花,一种美丽的观赏树而已。把樱花和侵略牵强地联系起来,虽然源于一种原始的爱国情感冲动,但这种情感充满了盲目性。樱花既能成为日寇侵略的罪证,也可以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我国和日本邦交正常化后,在中日往来的礼品中,频频出现樱花的身影。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而据学者考证,日本的樱花其实起源于我国,是“由于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带到日本的”。我们又何必跟这些“认祖归宗”的美丽树种过不去呢?
把樱树砍伐,爱国主义也未必就生长起来;让樱花灿烂,爱国主义也未必就枯萎下去。爱国是人类的一种最高尚的情怀,这种高尚的情怀也应该有一种博大的、充满理性的表达方式。樱花何辜?
摘编自《解放日报》4月8日 文/郭振栋(《解放日报》 )
※写真は4月9日に撮影した櫻by段躍中(無断転載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