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先解冻再升温 2006年06月28日 09:36
中国上半年两件外交大事,胡锦涛访美及胡布峰会,上海合作组织的元首上海峰会相继完成,拓展中非关系的攻势,也正由温家宝的非洲之行收取阶段性成果。下半年的外交工作,重点是几个多边外交活动,包括7月在俄罗斯举行的G8峰会、9月的联合国大会、预定11月在河内举行的APEC峰会等。
近期,中国和日本之间,出现了一系列关系缓和的动作。5月以来,展开了中日战略对话、中日东海油气田开发磋商、中日部长级“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对话、中日外长会晤等。如果说这些对话、磋商和会晤,只能视为双方保持交流状态,则6月上中旬始有更实际的动作,包括日本宣布解除对华日圆贷款的冻结,双方签署八亿多日圆无偿贷款的政府换文。
这些中日关系缓和的表现,实际上是解冻之举。中日关系出现冰冻现象,背后是日本方面在多个领域、不同层次采取对中国防范、敌对的政策,从历史问题、钓鱼台领土问题、“中国威胁论”,一直延伸到人民币汇率之争、俄罗斯和中亚油气之争、东海油气田之争。
为了化解僵局,北京方面在处理中日关系问题上,采取了“政经分离”、“上下分开”的处理手法,不放弃对日交往、磋商,更重新布局,扩展中日多渠道、多领域的对话和交流,特别是面向日本民间和在野党的政治对话和交流。
北京方面采取的对日战略,有三重原因,即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日本是中国大陆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三大外资来源地,在“政冷”的同时,有必要保持“经热”;中日两国是邻国,又都是地区大国,在当今世界上,不能长时间保持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中国最担心的是日本介入台湾问题,在对日战略上,要因之而有张有弛。
近期中日关系出现解冻现象,有双重原因,除日本民间、社会团体和经济界,执政当局承受相应压力,有改善中日关系举动外,北京的对日外交部署,也正在步入全面调整,加快准备的新阶段。
放长一点眼光,则是北京巳开始布局小泉后的中日关系。小泉预定九月卸任,北京不寄望未来二三个月间,中日关系出现重大突破,但要为日本权力变更后的中日关系,作出调整准备。不论是安倍晋三上任,是福田康夫担纲,还是另有黑马,北京力图破解的题目,是新日本领导人登台后,中日关系有多大改善的可能,又如何着手去改善。
可以说,北京力推民间外交、经济外交,打破中日政治僵局,已现渐变功效,但仍在等待日本权力更替带来“突变”和“质变”。这是因为,经历这两年的外交征战后,中国对中日关系的定位,不再只局限于“一衣带水”的友好,也不只重现有的“经热”,而是放眼东北亚、更放眼亚洲的大国关系,在作地区安全的战略布局。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