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留日学人与中国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大会”在东京举行。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孔铉佑,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留日分会常务副会长于隶群,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会长郭试瑜,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会长李光哲,社团法人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申一郎,东京工业大学留学中心主任日下部治教授,日本龟范财团理事康本健守、高桥润,以及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代表团、30多所著名大学的100多名中国优秀留学人员代表和毕业生出席了纪念会。

上排左起郭试瑜会长、孔铉佑公使、于隶群副会长、白西紳一郎理事长、日下部治教授、康本健守理事,下排左起张新宇副秘书长、吴琼副会长、何德功高级资深记者、汪先恩副教授、李光哲会长
郭试瑜会长代表大会主办方致开幕辞,他说,110年前有13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揭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序幕。本次研讨会将以纪念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周年为主题,围绕留日学人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以及在中日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郭试瑜会长表示,我们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和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是团结留日学人,开展为国服务,促进中日交流的重要在日华人团体。我们己组织了50余次回国服务团,与国内单位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每年召开一次留日学人与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研讨会,积极为祖国建设建言献策,受到国家有关领导同志的肯定和鼓励,我们的广大会员还为希望工程捐款,创建希望小学,在国内开展种树活动,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特别是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的一些同学,他们拿出辛辛苦苦打工挣的钱和节约的生活费,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出国留学更知爱国,留日学人,不论能力大小,都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都想为祖国建设尽力。
孔铉佑公使代表中国驻日使馆发表讲话,他说,留日学生110年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是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动人史诗,纪念这段历史意义重大。留日学生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历史贡献将彪炳史册。今天的海外学人要以老一代留学生为榜样,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从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的发展情况。胡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我国要不断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留学人员就是创新的力量,祖国的发展为我们海外留学人员搭起了更大的发展舞台,你们要思考如何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和祖国人民共同克服前进道路的障碍。
孔铉佑公使说,中国留学生留学日本走过110年的历史,是一段不平凡的过程,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留学生始终是祖国的宝贵财富,是祖国走向繁荣强盛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祖国和人民对留学生抱有强烈的期待。在新的历史时期,留日学生应该以先贤为榜样,发扬光荣传统,心系祖国,为国服务;加强内部团结,加强与日本人民的团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中日交流与友好做贡献。
于隶群副会长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中国留日学生110年的历史。他说,1896年,中国清朝政府向日本派出了唐宝锷、戢翼翚等13名留学生,打开了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大门。110年来,数以十万计的留日学生满怀求知的渴望和报国理想,负笈东瀛,刻苦学习,英勇奋斗,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日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身先士卒,挺身而出,表现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爱国情怀。黄兴、秋瑾、陈天华、邹容、林觉民等一大批留日学生用生命和热血再造民国,为推翻2000年的封建统治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20世纪初,以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彭湃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留日学生,为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进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又有大量的留日学生在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比如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博士,有“试管羊之父”美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博士等。
于隶群副会长说,110年的留日史,也是中国留学生向海外宣传中华文化、沟通中外联系和交流的历史,留日学生作为纽带和桥梁,对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回顾我们的留日前辈周总理、廖承志、郭沫若、孙平化,他们是爱国主义的典范,也是促进中日交流友好的榜样,我们新时代的留日学人应以他们为楷模,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加强中日世世代代友好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并鼓励新时代的留学人员发扬留日学生的光荣传统,像胡锦涛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的那样,“与时俱进、发奋学习,”“为国服务,建功立业,”“心系祖国、热爱祖国,”“学习、奋斗、团结、奉献”,为百年留日历史再创新的辉煌!
白西紳一郎理事长代表日中协会致辞,他说,中国拥有很多魅力,但我认为最大的魅力在于你们年轻的留学生。以前小泉去参拜靖国神社,给中日邦交带来了不好的回忆,现在的安培虽进行了访华,我们一些友好的日本民间团体也一直在努力促进中日友好交流,我们期待今后中日两国的交流有更大的发展。你们留日中国留学生不光为了中国,也不光为了日本,而是为了全世界,要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后返回中国,他并勉励在日中国留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日下部治教授在致辞中欢迎大家光临东京工业大学,他说,1000年前日本向中国派遣了遣隋使、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甚至从中国学习了汉字等中国文化。近代110年来,中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历史功绩。现在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仅东京工业大学就有四、五百名,在日中国留学生在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李光哲会长的带领下,为中日学生交流创造了很多机会,这对两国年轻人的互相理解和发展未来两国民间友好关系非常重要,相信在两国人国和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国家和民族将共同进步。
康本健守理事在致辞中表示,大多数日本人大概和以前的我一样不太了解国外,但是我现在住在香港,能够更切身体会到两国风俗习惯、文化的不同。正是因为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国际间的交流才更加重要,我们成立亀范财团就是希望以亚洲为中心促进国家间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他并表示,作为亀范财团出资家族的代表,愿意为在日中国留学生提供支援。
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张新宇副秘书长作了题为《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的历史及启示》的报告。张新宇分五个时期介绍了中国人110年留日的历史。他在报告中通过回顾和总结110年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历史,提出了对我们今天的启示。第一,110年来中国留日学生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无论从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反袁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留日学生都起过重要作用。留日先辈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的。今天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留日学生也是重要力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留日学生是中日友好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大批中国青年东渡日本留学,深入日本各地和民间,广泛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与日本人民建立起深厚友谊。然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并造成中日关系的恶化,曾对中国人留学日本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留日运动经历了战争与各种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曲折。张新宇表示。我们今天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积极促进中日文化教育和民间交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加强中日交流与友好做出不懈的努力。
东京工业大学吴琼博士生代表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和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作了题为《弘扬传统,振奋精神,复兴中华,促进友好》的演讲,他将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年历史分为缘起、辛亥革命与留日学人、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留日学人、中国近代工业与留日学人、中国近代人文艺术与留日学人、现代留日学人的风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人的历史重任等7部分,以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至今等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为主线,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吴琼还介绍了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和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多年来形式多样、行之有效有为国服务活动,在日留学生为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举办的重要活动,他并表示,新时代的在日留学生将踩着老一代留日学生的爱国报国、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的足迹,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促进中日友好努力奋斗。
留日毕业生、新华社高级资深记者何德功在大会上作了精彩演讲。他从中国的现代文学开篇,他说,中国的现代文学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代表是鲁迅,浪漫主义的代表是郭沫若,两者都受了日本思想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的留日学生在政治、实业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当年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目标很远大。留日学人造就了中国国民党,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构筑了大半个中国。近代留学潮是非常伟大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另一个留学潮。新时代的留日学生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演讲中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留学不是伟人的留学,是大众的留学。出国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来扩大视野深造的,有的是在中国考不上好大学,才来日本读大学的,但是大家也都非常努力,非常刻苦。在当今的大众留学时代,国家是和平年代,文凭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看水平。当代的留学生肩负的任务是强国富民,中国现在的技术还很贫弱,你们这批人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这个科技独新的任务历史性地留在了你们身上,因此要把目标放在学习知识和本领上,当代广大的留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成为一流人才,在新时代要用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
就职于日本最著名医科大学之一的顺天堂大学的汪先恩副教授代表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和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当代留日学人为国服务,促进中日共同发展的体会和感想》的报告。对大多数留日学人来说,时常面临如何处理为国服务与为所在国贡献的关系问题,汪先恩根据自己多年为国服务与在日本工作的经验谈了他的体会,供年轻的留学生朋友们参考。他说,百十年来,留日学人有着爱国报国的优良传统,110年的历史的证明了这一点。无论过去和现在,留日学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海外学人要做为为国服务的工作,一是要扬长避短,常回家看看。留日学人了解东瀛不如日本人,把握中国不如国内的人,但熟悉国内与国际事务是留学人员的长处。常回国了解情况才能找到合作的机会。阿脱皮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皮炎)是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发性难治病症,甚至苦于该病而自杀的事时有发生。1999年我就摸索出用植物药根治阿脱皮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皮炎)的方法,但不知道如何将科研成果产品化,后来参加为国服务团活动后,成功地与华北制药等单位进行了合作,在团中央周强书记及大使馆、中央统战部、欧美同学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在日本研发,在国内生产,海外销售的模式。同年,新中药制剂汪氏怡身茶(Wang’s Ishincha Blend)通过日本厚生省相关机构的检验,上市日本,使很多患者得到受益。2002年针对被日本称为国民病的花粉过敏症,我又开发出特效中药保健制剂汪氏白草通(Wang’s Hakusotsu Blend )。目前汪氏怡身茶等5种中草药制剂已经通过日本厚生省机关的检验,3个获得美国FDA认定,打入国际市场。日本的光和国际和大岛造船所等公司及美国东方医药协会投资参与,使很多苦于难病阿脱皮性皮肤炎等患者得到根治,使花粉症得到改善,使糖尿病并发症减少或减轻,许多人因受到中国医药的恩惠,进而成为促进中日友好的力量。本人也因此被CCTV「焦点访谈」所介绍,并获得2005年度日本文化艺术成就奖。二是要处理好为国服务与为所在国贡献的关系。首先应搞好本职学习与工作,中国驻日使馆李东翔公参说过:中国留学生是日中两国的共同财富。我们在留学的同时也是对留学所在国做贡献,在留学所在工作就更是如此。只有出色的工作与学习,才能赢得信赖和尊重,就可以更好的为国服务。我在从事肝脏病与胃肠病研究时,阿脱皮性皮肤炎是专业以外的内容,是业余研究,不仅没有被限制,还得到指导教授的大力支持。没有他的支持就不容易办好。三是把握社会需要,实行多赢合作。把自己的事业与国际社会的需要,祖国的发展融为一体。四是积极创新,明晰产权,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才能积极主动地为国服务。
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李光哲会长在大会结束时致闭幕辞。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纪念百十年来老一代留日先辈光荣的历史、展望新一代留日学子充满生机的未来,通过今天的纪念活动,我们对今天纪念活动的主题-----回顾先辈的历史成就,弘扬留日先辈的爱国精神,继承留日先辈的光荣传统,凝聚当代学子的时代力量,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推动中日友好交流,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
这110年来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充满了老一代留日学人感人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事迹,涌现出一大批永垂史册的历史风云人物,也形成了很多值得我们当代留日学人骄傲和继承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留日学人继承和发扬。当年,老一代留学人员为寻求救国图存的真理,为拯救和改造旧中国,漂洋过海东渡扶桑,今天,我们新时代的留日学人,是为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为了加快当代中国的国际化进程,负笈东瀛,学习日本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如何适应时代的新形势,抓住祖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我们留日学人的个人发展与报效祖国结合起来,在为国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们新时代留日学人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信念。
李光哲会长说,王毅大使和李东翔公参也多次号召新一代留日学人学习老一辈留学人员的光荣传统,并鼓励留日学人心系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智。20多年来,当代十数万留日学子继承了老一代留日学生的光荣传统,刻苦求学,努力工作,心系祖国和人民,积极参与为国服务的各种活动,积极促进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更有近3万名学有成就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其中有6千多名博士,这些回国工作的留日学子,直接参与了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了不懈地努力。目前仍有10万多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学习,还有毕业后留在日本工作的约2万人,其中在大学中作教授和副教授的、在研究所和大企业中做研发的高级工程师的就超过了上千人,这些在日留学人员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积极树立我们当代中国留学人员群体的良好形象、为国争光。在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同时,也在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留日先贤,也必须要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向新世纪的社会全面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相信,我们广大的新时代留日学子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不会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符合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一定能作出新时代留日学子对祖国和人民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促进中日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文/图 李群力)